4月15日下午,学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2021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第三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校党委书记、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车先礼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校文明办主任张玉龙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车先礼在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创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团结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传承滨医精神和仁爱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教职医护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委书记车先礼讲话
就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车先礼要求,一要提高站位,站在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和学校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并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为学校事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二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评促建做好文明创建工作任务。要认真学习研究文明校园的测评指标体系,紧扣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阵地建设管理“六大建设、六好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评促建,查缺补漏,着力克服行政化倾向,行政化倾向,突出“群众性”这个关键,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师生广泛参与,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在共建中共享;着力克服表面化倾向,突出“综合性”这个特点,软件硬件一起抓,“面子”和“里子”一起抓,形式和内容一起抓,使文明创建成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全面提高办学治校整体水平的重要载体;着力克服一般化倾向,突出“内在性”这个要义,紧紧抓住文明创建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力求做到延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找准结合点着力点,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的融合创新,进一步彰显和培育滨医更多的亮点特色;着力克服短期化倾向,突出“经常性”这个要求,把文明创建贯穿融入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与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与政治巡视整改,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升等结合起来,着力建章立制,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形成长效机制。三要强化责任担当,形成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合力。校文明委、文明办及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理清责任、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主动作为,做到“一把手”抓全面全面抓,分管同志抓具体具体抓,齐心协力共同把文明创建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车先礼强调,今年学校大事多、发展任务繁重,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做好顶层谋划,科学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各项工作,把其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教职员工关心关切实事办好,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文明校园测评。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玉龙主持会议
张玉龙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一要切实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认真领会和迅速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广泛动员,凝聚合力,在全校掀起“做文明师生 创文明校园”的热潮;二要聚焦目标任务,准确把握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方向、重点内容和重大缺项,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文明”这一关键,做好文明校园创建;三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力构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良好格局,要形成全员创建机制,树立“文明校园大家创”的理念,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相互协调、全员化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督导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创建责任,以必胜信心打赢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荣誉战。
会上,党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传达学习了《山东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精神,就学校文明创建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各部门、单位、院(系)负责人参加会议。
滨州医学院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793人,其中本科生15538人、硕士研究生1919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有留学生336人。现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系)。
滨州医学院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博士7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