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学校在荣祥楼216会议室举行新时代青年宣讲工作专家研讨会。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龙,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副团长、一级调研员张丽,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一级主任科员张小敏、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一级主任科员刘俊锋、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四级主任科员张秀云,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团长张鹏、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科员李梦磊、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会计师白雪蕊、烟台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养马岛派出所四级警长曹园媛,《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副站长、《山东高等教育》副主编张兴华,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国晓光,国家一级编剧、烟台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胶东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张胜云以及特殊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熠韶华”大学生时政宣讲团成员代表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张玉龙主持。
研讨会现场
与会学者围绕“青年宣讲现状及其困境”“青年宣讲的理论支撑”“青年宣讲发展规律”“青年宣讲队伍、机制等建设”“青年宣讲工作未来走向”等主题展开讨论。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龙主持会议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副团长、一级调研员张丽发言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副团长、一级调研员张丽认为,滨州医学院的青年宣讲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她从“一肩两挑担使命”“众人拾柴火焰高”“青春作伴走天涯”“山默海啸传四方”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走遍大江南北,深耕理论宣讲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并从“谁来讲、在哪儿讲、为谁讲、讲什么、怎么讲”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于宣讲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宣讲工作,实现发展品牌化,她认为,一要把握“准”字,确保宣讲的政治性、纪律性和严谨性;二要突出“新”字,确保宣讲主体和内容紧跟时代;三要实现“活”字,在宣讲中以真情实感感动自己、感染别人;四要立足“实”字,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提升宣讲的“抬头率”和“点头率”;五要强化“保”字,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宣讲工作的长效发展。
《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副站长、《山东高等教育》副主编张兴华发言
《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副站长、《山东高等教育》副主编张兴华认为,宣讲是一种发声、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改变和成长,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信仰的力量,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激扬的情感。要实现宣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宣讲要抓住社会关注的话题,抓住打动人心的细节,讲好触动心灵的故事,反映鼓舞人心的思想;要让青年走向宣讲的舞台中央,实现获得感和成就感;要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由当听众到当演员、由端坐书桌旁到奔波在田间地头”的三个转变,教学思想上实现沉睡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教材、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故事、生硬的说教转化为有趣的探讨。
国家一级编剧、烟台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胶东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张胜云发言
国家一级编剧、烟台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胶东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张胜云认为,青年宣讲工作,要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要把理论宣讲与故事讲述结合好,要注重宣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宣讲品牌。
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团长张鹏发言
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团长张鹏认为,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工作有队伍、有成绩、有亮点,在创新的宣讲方式和方法中达到了自我启发、自我教育的目的。青年宣讲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得益于在宣讲实践中注重理论与规律的探索。接下来,滨州医学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于宣讲工作的品牌化建设以及长效机制的探索和建立。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国晓光发言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国晓光认为,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工作完成了从垂直宣讲到平行宣讲、从精英模式到群众模式、从政治宣讲到润物无声的转变,实现了教育他人与教育自己的完美结合。要实现青年宣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应该进行政治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变,从讲别人的故事到讲自己的故事的转变,从全球视野和比较视野中考虑宣讲内容。他特别提出,青年宣讲工作要注重自身特色性和创新性的打造,进而实现长效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一级主任科员张小敏发言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一级主任科员张小敏认为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工作有初心、有担当,发展速度快,规模效力强,是活动育人的成功典型,也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路径。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一级主任科员刘俊锋发言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一级主任科员刘俊锋认为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工作出实招,有实效,暖流涌动,鼓舞人心。一部微电影,浓缩百态情。影像化呈现的方式也是宣讲生动化的有力探索。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四级主任科员张秀云发言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四级主任科员张秀云认为,青年宣讲工作要注重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宣讲员的个体力量;要注重挖掘田间地头的生动素材,将故事有机融入宣讲;要探索运用多维宣讲方式,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科员李梦磊发言
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科员李梦磊认为,青年宣讲工作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正确把握宣讲内容,尤其是要形成宣讲效果反馈机制,加强“以老带新”式的宣讲员培训机制,突破演讲模式,注重宣讲的精准定位,不断创新宣讲模式。
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会计师白雪蕊发言
中共烟台市委讲师团会计师白雪蕊认为,滨州医学院宣讲工作氛围浓厚、流程规范、思维方法新颖,宣讲效果明显,对于大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让人印象深刻。
烟台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养马岛派出所四级警长曹园媛发言
烟台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养马岛派出所四级警长曹园媛结合自身经历,以真情实感回顾了宣讲对于自己的改变。她认为,宣讲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能够催动阳光积极的心态产生,能够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对于自身的写作能力提升、知识积累、影响教育他人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特殊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崔保华认为,青年宣讲具有很强的融入性,如何以校史和专业史的融入为视点,将滨医青年宣讲的品牌平台与优势的特教资源相结合,将是滨医宣讲工作特色化的有效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晶认为,基层党总支抓宣讲是宣讲工作品质提升的重要法宝,以思政实践课为载体推动宣讲是宣讲工作成功的有效路径。她认为,青年宣讲工作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强化制度保障,注重理论总结和提升。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尹吉成认为,青年宣讲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针对性强,结合度高,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桂芝认为,宣讲工作有利于锻炼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而且,宣讲工作能够有机链接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内在融合,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深化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样本,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实践部主任王晓波教授认为,青年宣讲应该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深度结合,并要注重将实践的个体经验转化为对非宣讲团成员的教育力和感染力,提升青年宣讲的普适度和传播力。
滨州医学院“熠韶华”大学生时政宣讲团指导教师曹锡山认为,领导重视、校内校外资源的合力是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工作成绩取得的重要保障,他深情回顾了“熠韶华”大学生时政宣讲团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宣讲团师生将继续坚守初心情怀,坚持宣讲梦想,无私付出,提升效率,为学校宣讲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更大作用。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晋认为,宣讲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如何把理论转化为信仰的力量是宣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所必须考量的重要命题,这些对于思政实践课的质量提升无疑有着很好的探索意义。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孙淑文博士认为,宣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能够联通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对于立德树人具有较好的实践支撑。
滨州医学院青年宣讲团大学生代表刘婷钰分享了参与宣讲工作的感悟心得,认为宣讲团具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在传递信仰的力量方面提供了优质的拓展平台。
张玉龙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肯定滨医宣讲工作并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对研讨会的智慧呈现和真知灼见表示赞同。他表示,学校宣讲工作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吸收、消化、采纳相关意见建议,并在今后的宣讲工作实践中坚决贯彻、及时落实,着力于品牌化和精品化发展,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宣讲工作呈献滨医方案、贡献滨医智慧、奉献滨医力量。
新时代青年宣讲工作专家研讨会的召开是在全党上下从党史中汲取理论滋养的热潮中深刻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也是滨州医学院理论宣讲工作持续发力的凝结与缩影。近年来,滨州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医学院校特色,以理论宣讲工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平台机制”“价值融合”“多维驱动”“校地协同”四大创新工程,开展各种形式宣讲,锻造出具有“医本”特色的宣讲品牌。学校连续两年在烟台市理论宣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宣讲工作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报道20余次。3人入选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名社科专家”,4人入选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级宣讲团,2人入选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1人获评山东省和烟台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贡献了宣讲力量。
滨州医学院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793人,其中本科生15538人、硕士研究生1919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有留学生336人。现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系)。
滨州医学院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博士7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