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联合主办的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及其关系研究”开题论证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上举行。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黄凯南在致辞中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从文科排名、科研发展、平台建设、哲学学科发展等方面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山东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谋划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古典学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经济学与高质量发展等学科群的建设。同时也期待该重大项目的研究能够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在学术界相关学科领域发挥优势,并产生积极影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主持开幕式。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郝书翠代表项目组作内容汇报,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子课题构成及内在逻辑关系、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以及主要困惑和不足之处等四个方面作了介绍。项目共分为四个子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演变和实践路径研究;“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关系及发展趋势研究。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焦佩教授、马秋丽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单提平副教授,郝书翠教授,围绕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就理论定位、研究思路、重点内容、预期成果及当前困惑等问题作了汇报。
在研讨和评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王立胜,南开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王南湜,山东省人大常委、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山东大学哲社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等先后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肯定了该项目的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就项目定位、理论视角、研究框架、关键词梳理、语言表述等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何中华教授在回应发言中表示,项目组将认真考虑并吸收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根据相关建议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不辜负国家重托、不辜负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尽最大努力,确保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项目组成员参会。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