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山东大学召开。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忠秀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郁建兴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李路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人文中心主任陈跃红教授担任本次开题报告评议专家。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仝兴华出席会议。
王琪珑在致辞中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担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开展“新时代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聚焦新文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新文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学校将为该项目研究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也对课题组未来研究提出了期望与要求。
樊丽明教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开题汇报,从项目立项的背景、现状与研究意义出发,系统介绍了项目总体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以及五个子课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了项目研究重点,并就项目预期成果、研究计划与进展、现有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各子课题负责人进行了补充汇报。
评议专家就开题报告内容分别进行了评议,评议专家组组长张政文教授代表专家组对此次开题作出评议,认为本次开题立足中国当下,放眼全球发展,回应时代需求,高度聚焦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系统地明确了新文科新在何出,深入地探讨了新文科建设的实践逻辑、基本路径和总体模式,理论站位高,研究视野宽,应用实践性强,深刻体现了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位一体的特点和优势,开题内容设计和未来研究计划紧跟时代前沿,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和实践价值,对我国新文科建设快速发展、深度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完全同意课题顺利开题,并对课题后续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樊丽明教授代表课题组成员进行表态发言,她表示,课题组将结合各位评议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任务和研究计划,高质量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力争产出优质的研究成果。
会议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黄凯南主持,子课题负责人、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教授,子课题负责人、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崔延强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山东大学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曹现强教授,课题组成员,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四十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新时代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应新时代和世界发展的需求和使命,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需求为导向,阐释文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内涵特征,探索新文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构架和发展路径,抓住新文科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文科建设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新文科建设与科技数智化、新文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创新等关键问题,回答好“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这一时代命题,设计新文科建设方案和技术路径,推动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