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第二届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化成果对接会暨新材料产业“双碳”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出席论坛并致辞。
王晓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新材料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之一,前三季度,山东规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实现营业收入10255亿元,同比增长32.6%,新材料正加速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他希望各位专家朋友能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产学研协同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共同为新材料产业发展作更大贡献。
易凡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的依托单位,通过协会智库窗口,不断深化高校与产业对接,通过多种模式,服务于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已组织100余人次专家学者走出校门、助力产业升级,切实将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科研成果融入经济与社会需求,服务祖国大地。2021年,学校校地、校企共建千万级以上平台达到15个,基础研究、人才资源、创新成果为山东发展强力赋能。目前,“山东大学服务山东”2.0版规划正在推进,山东大学将开启服务山东的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李惠民分别作了题为“新型杂化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加工应用研发进展”“海洋碳汇--碳中和新兴产业”“双碳目标与数字化新型电力能源系统”的专题报告。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司鹏超教授发布了《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全面梳理了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情况,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擘画“十四五”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蓝图,为有关部门、高校和业界人士研判产业发展动向、寻找新材料支撑、推动产业交融与循环提供信息资料支撑。
在项目签约环节,围绕山东谋划制定的8条重点新材料产业链中的一些瓶颈技术,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建筑大学与企业的20个合同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金额超过2亿元,其中山东大学总合同金额达1.2亿元。山东大学通过共建平台、成果转让、技术合作等多种模式为山东省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共同主办,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承办,采取现场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会长周传健主持活动。山东省部分厅局、各地市、山东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部分新材料骨干企业和新闻媒体代表120余人参加活动。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