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国农业经济学学会主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北京同步举行。山东省副省长王心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主持开幕式。
王心富指出,这次学术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意义重大。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聚焦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共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樊丽明表示,此次研讨会旨在总结梳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对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改革、提升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强化政府、院校、科研机构交流互动,积极探索协同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探索更多的有效途径。期待专家学者共创更多“顶天立地”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迈向新高度,携手为国家和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鲲强调,国内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任务、新环境对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希望与会学者结合农业农村新形势,提出解决农业农村领域矛盾和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智慧。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报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洪远作了题为“党的农村政策历史演进与理论总结”的报告,以“三农”重要事件为主线,以政策实践探索为主题,分六个阶段总结了党的农村政策。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冯淑怡作了题为“农村土地节约用研究”的报告,认为市场化配置是实现保护耕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的重要途径。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教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黄祖辉作了题为“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报告,提出要以城乡融合“供给带动”“需求带动”“空间带动”,推进农民农村共富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张林秀作了题为“农业产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针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提出了增强农业食品系统韧性的战略和综合途径。山东省潍坊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马清民作了题为“农业现代化的‘潍坊模式’”的报告,介绍了潍坊市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经验和做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唐忠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的五个衡量指标”的报告,提出了衡量乡村振兴的五个指标。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黄少安作了题为“农业经济大省的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从六个方面的结合或平衡分析了农业大省发展战略。江西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周应恒作了题为“主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政策路径”的报告,分析了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会产生的风险,提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政策路径和措施工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向东作了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报告,强调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闭幕式上,陈晓华对中国农业经济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学会下一年的工作和加强农业经济学研究发表了意见。
会议还安排了四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农地流转、农村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粮食和食品安全、农民收入等问题对41篇论文进行线上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参加了会议;共有15000多人观看了开幕式和大会报告直播,近400人参加了分论坛。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成立于1978年,是以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为研究对象,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群众性学术社会团体,汇集了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近年来,山东大学的“三农”问题研究团队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