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公布了首批1011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山东大学19个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数量居全国第一。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此次项目申报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围绕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改革、分类推进重点领域、教师队伍建设、特色质量文化建设6大改革领域22个选题方向,引导高校探索文科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新范式。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和“文史见长”的优势,积极谋划,合理布局,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此次立项的项目涉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软件学院、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药学院、中泰证券金融研究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威海)、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院)等多个教学单位,涵盖了除农学以外所有的学科门类,充分展现了山东大学推进学科融合发展的建设成效。
自2018年“新文科”提出以来,山东大学高度重视新文科建设,积极行动、主动谋划,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9年10月,学校制定并发布国内首个《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1年)》,提出“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四位一体建设模式。2020年4月,围绕“新理论、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等重点领域开展校级新文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培育新文科项目44项,为申报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以项目促进文科改革,以改革推动文科发展,遵循文科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情省情校情,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价值引领,持续推动理论研究、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积极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山大风格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为中国高等文科教育作出山大贡献。
附:
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39 2021050054 新文科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文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郝兴伟 224 2021060046 体育健康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孙晋海 225 2021060047 “公共管理+网络信息”文工融合专业建设 曹现强 301 2021070050 基于沉浸体验创新的中国特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宁继鸣 302 2021070051 基于数学思维培养视域下新文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王光辉 303 2021070052 “艺术汇”智慧课堂系列教材建设与优化研究 李晓峰 510 2021100056 “监管科学”理念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臧恒昌 511 2021100057 经济学+政治学+哲学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孙淑琴 512 2021100058 新文科背景下“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谢锡文 513 2021100059 新文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林 路 514 2021100060 新文科背景下“科技考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贾春江 600 2021110057 “专业+双外语”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刘洪东 601 2021110058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俊菊 695 2021130014 新文科背景下的考古学科体系建设 方 辉 785 2021140083 新时代财政学教育三圈层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樊丽明 786 2021140084 卫星遥感金融课程及创新教育平台建设 吕英波 787 2021140085 数字化时代智能工程与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武常岐 905 2021160040 基于艺术治疗专业方向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安 宁 962 2021180018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党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贾智平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