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山东大学成立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基于数学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数学论坛于山东大厦顺利召开。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伦敦数学会主席、牛津大学Jon Keating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田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汤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向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张继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彭实戈教授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山东大学副校长刘建亚主持。
刘建亚表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召开本次论坛,旨在为提升数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方法,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的应用领域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上,田刚院士以“几何化”为题作报告,强调了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不同方向之间的研究也需要交叉,对学生来说选好数学问题对基础研究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并就此提出了基础数学中与几何化相关的重要问题。张平文院士以“数据科学的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现状、特点以及北京大学相关人才培养的探索。汤涛院士以“数学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为题,强调了数学文化的教育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影响,同时也强调了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叶向东院士以“基础数学交叉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为题作演讲,强调加强基础数学交叉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并就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人才的培养给出了指导性建议。袁亚湘院士以“加强学界与工业界合作,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题,强调要充分发挥工业界的作用,充分了解工业界的人才需求,鼓励企业联合培养、实习、联合组织课题项目。Jon Keating教授以“不可预期的收获:广泛数学教育的益处”为题,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数学研究能够对数学其他方向、物理、经济等领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张继平院士以“做引领发展的新一代”为题,指出数学在交叉学科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强调人才培养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彭实戈院士以“数学与深度学习”为题,讲述了其非线性期望在与其他领域交叉研究产生的收获,认为学科交叉能够打破思维惯式,实现颠覆性创新。
与会专家结合在各自专业方向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数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制造、金融、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指出了数学学科及数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