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21级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在中秋佳节的美好时刻,我们隆重举行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热烈欢迎本科新生同学加入山东大学这个团结温暖奋进的大家庭!从今天起,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拥有了一个将伴随一生的名字——“山大人”。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祝愿同学们中秋快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回溯峥嵘岁月和辉煌历程,每一代山大青年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奉献国家、造福人民。接过历史接力棒、踏上时代新征程,你们要如何在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中创造绚丽的青春?我认为,关键是要回答好三个问题,我是谁、身在何处、去往何方。
在过去的这个夏天,你们刚刚走出高考考场,就积极以青春之名践行使命担当。机械工程学院的耿敏祺同学,在家乡河南遭遇洪灾后,你闻“汛”而动、勇敢“逆行”,志愿服务在防汛抢险一线,希望你继续弘扬志愿精神,带动身边同学积极践行山大“人人都做志愿者”的理念。连续三年来校参赛的物理学院邵梦源同学,15岁的数学学院刘昊原同学,物理与数学在你们眼中焕发着独特的魅力,希望你们在强基班的学习中勇攀学术高峰,早日成为国家急需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医学院付钥焱、纪国强、陈旭阳、高正、罗欣同学,来自天南海北的你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毕业后赴西藏地区工作,我特别赞赏并支持你们的人生选择,希望你们牢记初心、砥砺奋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的优秀事迹不胜枚举,我从2021级全体同学的身上看到了开创未来的青春担当,看到了新时代中国的蓬勃气象。作为新时代的山大学子,你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学们!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成就未来的重要基石。一个人进入大学,会受到大学的熏陶,接受学校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味道。山东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为国育贤、兴学图强为使命。学校120年的办学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史。
——民族存亡之际,山大自强不息,矢志救国。创校之初,学校即宣示:“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办学初期,虽数经变迁、几度分合,但历久弥坚、薪火相传。抗战期间,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分批南下,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四川万县办学复课,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山大艰苦创业,勠力建国。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山大”建设,举办《文史哲》杂志开风气之先,组织“政治大课”树马克思主义教育样板,创设晶体材料学科助力国防事业,唱响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凯歌。尤其是院系调整时,无私支持十余所高校建设,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时期,山大砥砺奋进,锐意报国。在创新与改革中不断迸发生机与活力,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汇聚学科齐全综合优势和办学特色,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人才培养成效更加突出,科学研究成果更加丰硕,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逐步提高。
——社会主义新时代,山大追求卓越,奋楫强国。聚焦“四个服务”,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擘画“三步走”安排,制定实施“六大战略”,谋划推进“强校兴国”行动,加快推进“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术基本面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整体实力及主要办学指标接近或进入世界200强,圆满完成“双一流”建设一期目标任务,为服务健康中国、文化强国、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助力山东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5月,在迎接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充分肯定《文史哲》杂志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体现了对山东大学的亲切关怀,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世界一流大学的山大自信。
回首120年办学历程,山东大学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始终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建设、时代发展的最前列,积淀形成了“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融为一体的“山大基因”。这种基因特质镌刻着山大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的辉煌历程,更是指引大家担当历史重任、实现人生理想的“制胜法宝”。我相信,拥有了这种基因特质,大家会对“身在何处”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你们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更加清晰!
同学们!最近,“2050年的你”这个话题持续引发热议。我也想借这个话题问问大家,2050年的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届时,同学们适逢近50岁的人生黄金时期,刚好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阶段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山大人,你们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历史机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面向未来,全体同学要坚决扛起责任担当,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大志。为学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志不定,则终不济事。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曾在私立青岛大学附中就读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一生两次改变专业,立志为国效力。第一次是目睹航空工业的落后情形,放弃光学专业,投身航空工程;第二次是深感核武器的重要意义,再次改变专业,投入“两弹”攻关。同学们,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在前进道路上,只有树立远大理想、鸿鹄志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线上少走弯路、不走歧路,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希望你们向郭永怀先生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远志向,在百年大变局中把握“时”与“势”,争做新时代“弄潮儿”“奋斗者”“实干家”,在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二是要涵养家国情怀,明大德。道德是时代的命脉、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底色,也是国富民强的精神标识。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大德就是个体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二医院的医疗队员满怀对人民的大爱,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援鄂抗疫、抢救生命,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弘扬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齐鲁医学精神,彰显了山大人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同学们,道德的锤炼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只有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才能持续激发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希望你们以身边的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厚植爱国情怀,涵养浩然之气,自觉主动地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砥砺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努力成为青年之标杆、时代之英才。
三是要练就过硬本领,成大才。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你们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刚才发言的校友代表马大为院士40余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有机化学研究,在合成方法学与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创制方面做出了原创性的重要贡献。他曾说,科学上没有偶然的运气,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事实证明,成功从不偏爱谁,只有练就真本领、硬功夫,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同学们,大学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必须抓住青春年华,下一番苦功夫,练好“内功”,才能蓄满青春能量,走好人生之路。希望你们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确保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四是要锤炼崇实品格,担大任。欲当大任,须是笃实。一直以来,我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而著称于世,肯吃苦、不怕累、能奋斗的山大人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我校光学系1980级校友薛其坤院士求学时曾为准备国际会议发言,将20分钟的英语演讲稿练习80多遍,最终征服全场。工作后,他被称为“7-11”教授——早上7点进入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苦干实干,解决了很多世界级难题,并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被誉为“中国实验室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同学们,担大任,需要从大处着眼,更需要从小处着手,一步一个台阶地登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你们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希望你们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争做脚踏实地、实学实干的“排头兵”,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同学们!你们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再过23天,山东大学将迎来120周年华诞,强校兴国的时代接力棒现在传递到你们的手中。希望你们弘扬山大文化,传承“山大基因”,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与祖国同心、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频,早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校友,中秋快乐,平安幸福!
谢谢!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