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9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十三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办,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承办。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每四年举办一届,旨在加强国内外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学界理论家和实验家之间的交流,汇报在TeV物理、新物理、强子物理、味物理、重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宇宙学以及粒子物理实验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是讨论和制定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举措的重要盛会。
樊丽明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发展概况,并指出,近年来,山东大学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深入推进“学科融合创新计划”,聚焦国家战略和学术前沿,全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物理学科是山东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学校最早进入全球ESI前1%排名的学科之一,一直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力量。学校结合一校三地办学格局,按照“一体谋划、错位布局、协同发展”的原则,在济南、青岛、威海分别以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空间物理为侧重点,构建起一体发展的物理学科大发展格局。在各位专家同行的大力支持下,粒子物理学科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先后参与国际国内众多的大型实验,不仅在基础研究,而且在气体探测器技术和高能物理软件平台建设等实验技术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为促进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山大贡献。此次会议是讨论和制定我国高能物理发展规划和实践举措的重要学术会议。我们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积极听取各位专家关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勇担使命,接续奋斗,努力谱写好高能物理学科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在会上作高能物理分会工作报告。王贻芳院士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三年的在科学研究、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的工作,期望进一步提升高能物理分会的平台作用,在领域学术交流、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规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国高能物理研究迈向国际一流。高能物理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院士,高能物理分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高原宁院士,北京大学赵光达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肇西院士等参会并主持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安排了18个大会报告、200多个分会报告和近40个海报,涵盖了TeV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强子物理与味物理、重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粒子物理实验技术等五个领域最新的理论和实验进展。与会学者分别就“LHAASO最新结果”“暗物质探测”“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强子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格点QCD研究”“中微子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TeV物理实验研究”“高能前沿微扰QCD研究”以及“探测器研究”等重要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分会网站、相关学术期刊、INSPIRE数据库情况介绍,开展了第十一届“晨光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
大会期间召开了高能物理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增加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为会员单位,并就高能物理分会章程修订等事宜进行了讨论。
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的6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