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芳华,骊歌渐响。6月23日晚,山东大学济南校本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心校区操场举行,共同见证毕业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同时给同学们送上师长的嘱托和母校的祝福,为同学们留下值得珍藏的青春记忆,并勉励同学们守正创新,建功立业,在不断掌握真才实学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校长樊丽明,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副校长芦延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向阳,校党委副书记王君松、陈宏伟,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有德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允刚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齐鲁交通学院李利平教授,长江学者青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历史文化学院王芬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数学学院赵立璐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齐鲁交通学院刘斌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药学院李敏勇教授;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桑晓旻,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校长助理、党办校办主任朱德建,齐鲁医学院党工委书记刘洪渭出席典礼。
王君松主持典礼,吴臻宣读了《山东大学关于表彰2021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王琪珑为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教师代表李利平教授在发言中寄语同学们要坚定理想,厚植家国情怀,立大志、立长志,把小我融入到祖国、人民和团队的大我之中,涵养“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锻造行宽望远、海阔天空的超然境界;砥砺奋进,担当有为,志存高远,燃烧自己,释放洪荒之力,朝向既定目标,接续奋斗,永不懈怠;学无止境,上下求索,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心怀敬畏,勇于探索,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成为胸怀壮志、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春因磨砺而闪耀,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校友代表、软件学院2009级校友、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CEO李天驰在视频发言中表示,在山东大学四年本科学习的经验和技能,为自己的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对于人生选择,他分享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但是正确的反面可能也是正确。无论做哪一个选择,都有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他列举自身和同学的经历,提醒同学们趋势比现在重要,大势比细节重要。另外,他希望大家坚持阅读和写作。他认为,阅读和写作好比“输入”和“输出”,阅读带来信息量,写作则是在帮助你提炼决策模型,掌握阅读和写作技能,就可以细致入微地洞察问题,提出条理清晰的解决方案。他表示,大家应珍惜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机会,通过自身努力,为国家富强尽自己一份力。
毕业生代表、尼山学堂2021届本科毕业生武俊辉在发言中畅谈了在校学习期间,大师先贤们对自己的影响,让自己渐渐读懂了古籍背后的凝重与深邃,更深刻地理解了“传承”二字所承载的力量,同时也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温度。他表示,百廿山大,薪火相传,一代代山大人栉风沐雨、朝乾夕惕,他们用流淌在血脉里的热爱与担当,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贡献着智慧与力量、传递着厚度与温度。站在建党百年与建校百廿的历史起点,山大学子将继承“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芦延华为2021届校友班级理事代表颁发聘书。校友班级理事是校友与母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校友之间的凝心剂。各位校友班级理事将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联络好、团结好、服务好校友,合力开创校友工作新局面,广泛汇聚强校兴国的磅礴力量。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樊丽明以此寄语同学们。通过讲述刘谦初校友、马俊欣校友、蒋民华院士的故事,她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志气,立鸿鹄伟志、守报国丹心,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积极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锤炼意志品格强骨气,历练心理素质,坚定进取精神,保持昂扬状态,乘风破浪,扬长补短,在守正创新中建功立业;增强本领才干强底气,秉承“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掌握真才实学中增强做人做事的底气。
樊丽明说,四年过去,同学们信守初见时的约定,将立身养德的坚守、开拓创新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融入血液,去涵养、去践行家国情怀,在见证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平凡中创造了诸多非凡成绩,我为同学们点赞。樊丽明强调,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充分肯定《文史哲》杂志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志气、底气和骨气是《文史哲》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和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才能在纷繁复杂中保持定力,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她希望同学们毕业后带着母校的嘱托,提升堪当大任的自觉、自勉和自信,找准定位、明确方位、提高站位,以山大之魂,明爱国之心、励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在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壮阔进程中,熔铸山大辉煌,开创精彩人生!
在授位仪式环节,吴臻宣读了《山东大学关于授予李博文等2021届毕业生荣誉学士学位的决定》和《山东大学关于授予崔轩铭等2021届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李博文等219名同学被授予荣誉学士学位;崔轩铭等8327名同学被授予学士学位,吴学超等217名同学被授予辅修学士学位。
学位授予仪式环节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政主持。校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代表集体为毕业生班级代表颁发了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
典礼前的序典阶段,循环播放了校友会视频、百廿校庆倒计时视频,随后播放了毕业纪念视频《时光·入海》,初入校时的懵懂,在校时的认真、执着,师长的谆谆教诲,一幅幅画面,带领大家重温了在校时的温暖时刻,在视频结尾现场毕业生表演了快闪歌曲《再见》,瞬间触动了毕业生们的泪点,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
在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间隙,艺术学院学生表演了打击乐《龙腾虎跃》,男女二重唱《共筑祖国梦》《在希望的田野上》,男女四重唱《不忘初心》,为毕业生同学送上了唯美的视听盛宴。
今天的离别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放飞自己,现场观众席上的毕业生深有感触。软件学院毕业生王文卓说:“四年的悠悠岁月,我与山大一同成长,她为我的人生自传添上华丽诗篇。我们于百廿之际离开,却也留下青春的痕迹,别离让相逢更有意义。尽管我们终将成为生活的模样,也会变成岁月的形状,只愿前程无止境,任岁月养浩然。”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毕业生赵偲羽希望自己能保持青年的敏锐、热忱和勇气,在喜爱的领域发光发热,活出别样精彩。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胡涛说:“大学四年走过了曲曲直直很多的路,同时也留下了大大小小很多的遗憾,希望将来的自己还能够做到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临床医学院毕业生马明睿说:“五年悠悠岁月,我与山大一起成长,见证了学校变得更加美丽、便捷和现代化。我们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求知,度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山大的精神和气韵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此刻,我们整装待发,胸怀浩然之气,将继续奔赴下一场山海,践行山大人的青春使命和远大理想。”
全体2021届本科毕业生、部分2020届本科毕业生、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院主要负责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媒体代表等参加相关活动。
此前,自6月7日起,在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面向2021届毕业生陆续开展了毕业典礼、毕业晚会、毕业党课等系列活动,学校举办了“再见了,我的小树林”2021届毕业生告别母校文艺晚会、2021届毕业生云歌会、2021届毕业生舞会等毕业生文体活动,为毕业生营造了温情、暖心的毕业氛围,彰显学校人文关怀。校园内悬挂的“立大志,经世济民养浩然正气;明大德,百廿求索怀赤诚之心”“循八骏而研四部,通古今以为世鉴”等道旗,表达了同学们心存高远、立志报国的决心和信心。“时间偷走的,永远是你眼皮底下看不见的珍贵。”“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道一声,奥,你也在这里。”签名墙上的签注,道出了同学们离别时的不舍。
学校还利用大数据手段,整合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文体、实践等个人数据,以生动活泼的微场景插画H5形式全景化展现毕业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和个人奋斗历程,全方位展现学生从初入校门到毕业间的学习生活与每一份付出和努力,在回首往事的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学校时刻都把他们记在心间。据悉,毕业典礼次日,学校食堂还为每一位毕业生准备了一日三餐免费餐食,让毕业生在品尝餐饮的同时,记住学校送给自己的最后一抹味道。
相关链接:
校长樊丽明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教师代表李利平教授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校友代表李天驰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毕业生代表武俊辉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山大日记: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代表 武俊辉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