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指导老师,祝贺各位同学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这是一个欢庆的时刻,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回顾往事的时刻,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时刻。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重新开始的日子。
在每一位导师的眼里,2021届毕业的学生,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我们一起在山东大学共同度过了这么多值得纪念的日日夜夜。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2018年,每一位导师都会给同学们讲述春天的故事,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进今天的繁荣昌盛,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连续翻两番,中国现在经济规模相当于当时的16个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校园里共同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到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020年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经历了“停课不停学”、“复工复学”的“大考”,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每一位同学和每一位老师齐心克服困难,涵养了家国情怀,砥砺了意志品质。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山东大学也迎来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日子,同学们将成为山大最年轻的校友为母校庆生;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让每一个山大人都深感自豪、备受鼓舞,回信精神不仅为同学们的学术成长道路指明了方向,更为大家吹响了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号角,激励大家做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校的每一年都见证了祖国和母校的高光时刻,因此更能深刻体味到,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的典礼是为大家举办的庆祝仪式,更是为大家举行的出征仪式,大家即将离开朝夕相伴的校园和师长,带着山大的烙印和荣光、带着理想和信念去实现青春价值。和所有的导师一样,现在我的心情是相当矛盾的,有看到大家成长成才的喜悦、不论甘苦寒窗苦读获得求学硕果的自豪、有对大家走出山大去大展宏图的期待,更有着“临行密密缝”的不舍。在此,千言万语汇成三点,与同学们共勉:
一是坚守“心怀家国、志存天下”的信念。百廿山大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呼吸共命运。“心怀家国、志存天下”是山大学子已内化的气度与格局、责任与担当。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每一代中国人在承载和实现着历史的使命。革命先烈以鲜血和生命创建了新中国,我和各位的导师们是过去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实现了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梦想。今天,再通过三十年的时间,在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落在了你们的身上,这就是时代的使命。而你们将是代表山东大学参加这一伟大征程的生力军。同学们必将成为伟大历史进程的创造者。
二是坚守“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意志。同学们,在我们有幸生活和成长在新时代,物质丰盈,但当大家走出校园,不可避免会遇到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焦虑等烦恼。同学们,没有“放使干霄战风雨”的摔打磨砺,就难有真正的成长和成功,希望大家能够勇于跳出“舒适圈”,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以“硬肩膀”担起时代重任。同时要记住,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的母校、你的师长和校友永远是你重新寻求智慧和力量的港湾。
三是坚守“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精神。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在新发展阶段,国家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日新之谓盛德”,坚持创新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是时代对大家的召唤。希望同学们保持革故鼎新的锐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青春的非凡业绩。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但百廿山大的文化浸润,师长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望,都将汇聚成助大家坚毅前行的力量。感谢你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山东大学,此去星辰大海,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