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展示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作品风采和创新创业项目魅力,提高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月3日,“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对接活动在山东大学举行。对接活动包括“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展、“挑战杯”省赛组委会项目成果对接沙龙和创新创业论坛。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刘天东、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君松等出席活动。
“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展在山东大学明德大道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77个山东省推荐入围国赛作品,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34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10件,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33件。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的《城市群发展视角下的高校贡献率调研——基于山东半岛与珠三角两大城市群的对比分析》《乙醛脱氢酶2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多喷头生物3D打印机及打印工艺》《高精度固源瞬变电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云梦泽·基于薄膜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等12个优秀作品入选。
“挑战杯”省赛组委会项目成果对接沙龙在山东大学明德楼工会厅举行。山东青年创业社区、东营光谷未来城发展有限公司、启迪之星、山东融信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关村意谷(德州)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阿里云、米仓、招商银行济南开元支行、海创汇等省内知名创投公司和孵化器的相关负责人,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团队代表参加活动。10个推荐国赛项目团队依次介绍项目情况、市场前景、转化需求。创投机构、孵化器负责人与项目团队负责人就项目细节进行洽谈、提问,并达成合作意向8个,签订项目转化落地意向书3个。
创新创业论坛在山东大学音乐厅举行。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利平教授为青年师生带来“大国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前沿”专题讲座,从科技前沿与创新驱动、交通强国与重大需求、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科研感悟与人生思考四个方面,重点讲解了智能交通拓展地下空间及实现地下空间的智能化和永续性。李利平教授以自身感悟勉励在场人员,要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突破学术科研“瓶颈”,深耕科研,务实勤恳,谱写新时代“创新创业创造”之歌。
来自山东省内25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20余个创投机构和孵化器有关领导及专家参加对接活动。
对接活动前,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典礼在山东大学音乐厅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刘天东,王君松,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楚孔用等出席活动,活动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尚胜波主持。
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启动以来,全省108所高校积极参与,辐射带动参赛学生数量超过20万名,参赛学校、参赛作品、参赛学生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经过激烈角逐,山东大学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以普通高校组和职业院校组该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捧获本项赛事的最高荣誉“挑战杯”,14所高校获“优胜杯”,41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87个项目获特等奖。为表彰支持单位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鼎力支持,向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授予“鼎力杯”。
典礼上,樊丽明为山东大学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颁发挑战杯。
刘天东为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颁发鼎力杯。
杨金卫为14位高校代表颁发优胜杯;楚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葛玉芝、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林相春、山东省科技厅服务发展推进中心副主任巩耀亮等为20位获特等奖的学生代表颁奖。
王君松在致辞中表示,来自全省各高校的科创菁英以“挑战杯”为舞台,比拼才能、交流成长,展示了新时代齐鲁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创新精神和时代担当。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把握大势、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典礼上,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带来以“青春筑梦,科创强国”为主题的演讲,共话科技胜景,展现青春担当。山东大学青年学生代表演唱歌曲《百年》,在歌声中重温百年芳华。推荐国赛作品所属高校团委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山东大学青年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