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大学、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务与教学管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1:迈入新阶段”在山东济南召开。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甲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等出席活动。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作主旨报告。
宋毅在致辞中强调,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要着力加强四方面工作:进一步做好文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主动面向传统、面向当下、面向未来。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加强价值引领、内容更新、形式创新、科学评价、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界业界跨界融合,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建设一批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未来社会科学家;聚焦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涉外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分类推进、促进交叉融合发展。
白皓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落实教育部“四新”专业建设要求,不断加大新文科建设的力度,加强新文科建设研究,引导高校加强文科专业建设,支持高校加快传统文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加强优势特色文科专业建设,提升文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本次论坛的召开为探讨布局山东省新文科建设工作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山东省各高校、教育厅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加强交流合作,以新理念推动新文科教育发展,共建新文科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共同谋划新文科建设的新篇章。
樊丽明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迈入新阶段:走深走实 行稳致远”的主旨报告,从新文科内涵认识再深化、新文科建设原则再深化、新文科建设路径再深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她认为,中国建设“新文科”的核心要义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服务人的现代化新目标。她指出,新文科建设要进一步做到“三个结合”,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樊丽明分享了山东大学“新专业(方向)建设、新模式构建、新课程建设、新理论支撑”四位一体的新文科建设模式。她表示,新文科建设已迈入新阶段,要聚焦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会上,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为新书发布致辞。宋毅、白皓、樊丽明等共同为新书揭幕。作为首期特刊,《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设置了启航之声、专家观点、典型案例和大事记四个部分,汇集了2020年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和诸多与会专家、知名学者的观点,整理收集了十余所高校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
大会报告环节,全国新文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业界专家围绕不同领域的新文科建设作报告。
张甲天作了题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共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报告,表示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新时代人民法院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做群众工作、具备深厚法学素养、服务和保障社会发展、紧跟新时代创新探索数字正义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希望加强与教育部门、各类高校的合作,使优质的司法实践资源优势和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一批优秀法律研究人才和司法实务专家,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推动司法实践与法学研究协调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作了题为“新文科视野下的大学通识教育”的报告,强调新文科视野下的大学通识教育要更加注重凸显融合、倡导创新、整合资源、以人为本、强化实践,新文科建设要创新培养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大力推出“金课”、强化“硬核”能力,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通识功能,夯实学生的人文之基。
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以“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新文科的使命”为题作了报告,他指出,新文科建设承担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使命,要从中国案例、中国材料、中国数据、中国经验中总结出中国理论、中国法则;要推动学科转型,建设紧密结合中国现实的社会科学体系;要用中国话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大众报业集团齐鲁融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忠华以“落实媒体融合国家战略,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为题,揭示了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四重解构,阐述了媒体融合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新时代传媒人才必须对内容有感觉、有情怀,对互联网知历史、懂逻辑,对视频能拍摄、能剪辑,对账号善运营、会变现,为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下午的经验交流环节,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及山东大学的专家代表,分别分享了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新文科建设实施路径。
会议分别由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仝兴华,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黄凯南,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传勇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全国新文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业界专家,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山东省各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分管负责同志、教务处长、相关部门及院系负责同志代表,媒体记者等近300余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进行了网上直播,省内各高校教学管理、人文社科管理部门负责同志,文科院系负责同志和一线教师等收看了论坛直播,网上直播当日累计访问量突破17.5万。
新文科自2018年提出,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探索实践阶段,2020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的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开启了新文科建设的新征程。本次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题定位准确,引领性强;学界业界交流,导向明确;研究与实践结合,促进走深;线下线上共享,受益面广。论坛的举办,推进了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也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链接:山大日记: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工作人员 隋卫燕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