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山东大学九项课题获准立项,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七位。
本次获批项目学科分布为:经济学5项、社会学2项、考古学1项、体育学1项,其中经济学院2项、管理学院1项、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1项、商学院1项、体育学院1项、儒学高等研究院1项、经济研究院1项、文化遗产研究院1项。具体包括:
“‘两业’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杨蕙馨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所所长,长期专注于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研究。该课题研究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地区)“两业”融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如何通过鼓励创新、加强合作、以点带面,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挖掘归纳“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提炼“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求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决相对贫困的扶志扶智长效机制研究”项目。首席专家解垩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公共政策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研究专长为财税学与公共政策、计量经济分析等。该课题以扶志扶智政策为切入点,以解决相对贫困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力求优化扶志扶智政策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扶志扶智减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主要引入了数理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扶贫攻坚的制度环境,建立扶志扶智政策减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还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扶志扶智政策减贫的动态效应进行模拟。
“数字化变革、中国流通渠道创新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曲创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网络经济与双边市场理论、互联网平台规制与产业政策领域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商业模式、产业内和产业间关系和交易中所传递的价值变革,探究推动形成更高的供需匹配效率、更科学的生产决策行为、更向善的平台社会功能的流通渠道创新,形成由消费者福利提升促进的需求释放和基于生产消费互动关系的新平衡,最终寻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引导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新经济增长路径。
“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韦倩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特别是人类合作、互惠、信任、公平、利他、有限理性等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在大规模群体中与非亲缘成员进行合作的物种,人类合作之谜堪称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难题之一。该课题试图运用博弈论、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复杂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工具,对人类合作演化之谜进行更彻底和更令人信服的解释,并能够对人类合作行为理论进行重要的创新和拓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全面开放格局下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杨林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长期专注于海洋经济与管理、公共经济等研究。该课题按照“理论筑基→问题刻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轴→基础要素支撑→制度推进”的研究逻辑,在认识和厘清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于“全面开放格局下区域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视角,从“夯实核心-扎牢根基-制度推进”三个维度、“全面开放格局下区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空间拓展-基础要素支撑-制度创新推进”四个层面,创新性地擘画全面开放格局下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图谱,丰富和深化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社会学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林聚任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长期致力于城乡社会发展和社会学理论研究,近年来尤其专长于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观点研究中国城乡社会发展与转型。该课题旨在用空间社会学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探讨中国城乡空间结构重组与融合的动力机制,并提出促进中国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发展策略。本课题一方面力争通过话语体系创新,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经验研究,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经验与问题作出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首席专家王加华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致力于农业史、图像史学、区域民俗学研究。该课题在全面搜集、细致整理中国古代各类农耕图像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突破单纯将图像作为文字资料之补充的研究理路,将农耕图像放到其具体创作、运用的“历史语境”中去,对其创作背景、目的动机、传播使用、功能意义等作深入分析与阐释,特别是对农耕图像背后所“映现”的思想观念、文化符码、象征意涵等作细致考察与分析,进而对农业发展与传统中国的政治运作、社会运转、民众生活等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华南地区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研究”项目。首席专家王伟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环境和地层年代学的教学与研究。该课题立足于华南新发现的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综合运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第四纪年代和第四纪环境变化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揭示华南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组成及其石器技术。该课题将为解决东亚现代人起源和演化的重大理论性问题,即“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进化说”的争论,提供来自华南最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证据,探索东亚早期现代人起源、扩散和演化及其与晚更新世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力争在古人类和旧石器研究领域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孙晋海教授,现任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长期致力于体育管理、体育产业方向研究,在体育管理科学、体育系统工程、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以及智慧体育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成果。本课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为指引,针对当前全球体育面临的基本治理问题,梳理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集成中国治理的历史经验和理论优势,面向现代体育的全球化发展,构建新型全球体育治理系统,凸显中国智慧的广阔视野与长远价值,形成引领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全球体育治理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和示范地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于2004年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是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类别。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发布了342个招标选题,最终有338项获准立项。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