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山东大学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中国中铁广场举行。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中国中铁总裁陈云,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校长樊丽明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上,中国中铁副总裁刘宝龙与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代表双方签署《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紧密结合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与中国铁路事业发展需求,共建合作平台,瞄准国内外重点发展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原创性技术研发,在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设备共享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仪式前,张宗言、陈云与郭新立、樊丽明一行进行了会谈。樊丽明为陈云颁发山东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会谈中,张宗言介绍了中国中铁发展情况和近期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中国中铁积极担承历史使命,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发扬“开路先锋”的优良传统,深根厚植基建上游、施工建造、勘察设计、工业制造、房地产、矿产资源、金融信托、海外业务“八大业务板块”,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他表示,山东大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中国中铁与山东大学开展合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有力举措,必将助推实现科技研发与应用转化深度融合。希望双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关键问题,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打造“校企合作、产学共赢”的时代典范,汇聚贡献交通强国建设的磅礴合力。
郭新立介绍了山东大学历史和近期发展情况。他指出,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国中铁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了建造精品、改善民生的神圣使命,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绩,令人敬佩、值得学习。中国中铁和山东大学均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有着共同的强国使命。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校企双方深入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作为,必将有效推动双方关系进入新阶段、发展增添新动能、事业开启新篇章。山东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抢抓“新基建”“智慧交通”等重大发展机遇,与中国中铁联手,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齐心协力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共同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会见前,山东大学一行参观了中国中铁发展系列展览。
中国中铁总裁办公室主任薛健,规划发展部部长张学军,科技创新部部长伍军,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中铁发展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兰松,中铁五局集团总经理刘晓辉,中铁十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学民,中铁建工集团总经理王玉生,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中铁发展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唐刚;山东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服务山东办公室,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齐鲁交通学院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中国中铁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金融投资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连续15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20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50位,列中国企业第12位、央企第5位。2020年6月6日,山东大学与中国中铁所属企业中铁五局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受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