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关于调整充实全省理论宣教基地的通知》工作安排,山东大学由原先的“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调整评定为“山东省理论宣讲基地”。
一直以来,山东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山东省委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理论宣讲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创新理论宣讲的途径、方法、载体,切实把宣讲基地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始终高度重视,系统推进理论宣讲基地建设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三地协同、上下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做到一校三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深化推进理论宣讲队伍建设。精心打造一支由主要领导带头,马克思主义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哲社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政管学院、法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水平理论宣讲队伍,定期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进行理论培训等。王韶兴教授作为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成员,赴有关地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周长军教授、方雷教授、徐艳玲教授入选省委讲师团,到全省各地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王学典教授、肖金明教授先后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了有关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张士海教授、高弟教授参加“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为省内部分高校师生开展理论宣讲。周向军教授、徐国亮教授、黄广友教授等一批优秀教师多次为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理论宣讲,覆盖近万人。李士雪教授、姜宝法教授、马伟教授、赵长峰副教授等受邀参加山东省教育电视台同心战“疫”栏目,用专业知识服务大众,通过节目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指导大众科学防控疫情。
持续强化基础建设。依托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思政培训中心办公室、全省思政课培训基地等组织专题培训,与山东省社科联、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齐鲁大讲坛,面向社会开放博物馆、校史馆、中华文化体验馆等场所,推出理论学习类慕课、公开课等,不断扩大学校理论宣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积极拓展校外理论宣讲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济南战役纪念馆、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威海刘公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崂山革命烈士陵园等2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开展理论宣讲的特色活动场所。
主动“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国企公开课”、“五支队伍”进高校宣讲、“双百结对联动”等活动,邀请中铝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中铝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余德辉,山东大学校董、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等,为师生医务员工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大力组织开展理论进社区、理论下乡活动。组织师生医务员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利用寒暑期和节假日开展理论宣讲,年均300余场次,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坚持分层分类,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在理论宣讲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坚持分层分类,采取不同措施,切实增强宣讲针对性、实效性。
全校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校党委书记、校长通过“书记有约”“校长有约”等形式,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通过作思政报告、讲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为师生医务员工开展理论宣讲,人均每年4次以上,切实走在前作表率。2019年至今,全面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广泛开展理论学习。通过定期举办专题学习会、理论研讨会、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理论宣讲和学习研讨,切实使教职医务员工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本年初,相继举办了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深入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通过持续性理论宣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建立以“成仿吾英才班”为龙头、数十支“青年宣讲团”为生力军、近百家学生马理论社团为载体、上千名“青马工程”学员为先锋的“一十百千”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体系,充分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贯彻,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中深深扎根。
深化理论研究,为理论宣讲提供学术支撑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人文社科力量雄厚的优势,深入开展党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创新推进理论宣讲。
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座谈会。每年举办各类人文社科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近百场,组织专家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对中央精神和有关决策部署进行研讨解读,系统深入宣传阐释。
同时,学校人文社科领域专家不定期撰写理论研究文章,年均近百篇。曾繁仁教授、王学典教授、王韶兴教授、方雷教授等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报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2020年以来,结合疫情防控,王学典教授、张蕴岭教授、黄少安教授、李平生教授、杨林教授、徐国亮教授、郑敬斌教授等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连续发表理论文章,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理论诠释。
强化典型引领,提升亲和力吸引力
学校把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作为推进理论宣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在全校形成了学习典型、建功立业的良好风气。
通过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评选、校长奖评选等先进评选活动,组织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经验分享会、“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宣讲会等典型宣讲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医务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开展向艾兴同志、赵明义同志学习活动。2018年,《光明日报》连续报道了山东大学艾兴院士、赵明义先生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学校通过举办2场追思会、6场先进事迹报告会、拍摄3部主题微电影等方式组织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深入学习艾兴同志赵明义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勤于治学、克己修心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切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品行作风,强化了担当作为。
重点开展向山东大学援鄂医务员工学习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发布学习倡议书、连线山东大学援鄂医护人员、加强事迹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医务员工学习援鄂医务人员爱国报国、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担当精神,救死扶伤、博施济众的仁心大爱,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奉献品德,立足自身岗位,展现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强院兴校”行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与学校事业发展双胜利。
持续建好“阵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全面统筹用好报刊、理论书籍、“两微一端”、官方网站、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建设全方位、全时段、立体化理论宣传网,切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定期发放理论学习资料。每半月编发1期“教职工理论学习重点和参考资料”,为全校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提供重要参考,指导好全校理论学习。每年为各单位征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近40余种,《党建》《求是》《新华文摘》《山东高校思政》《学习参考资料》等刊物40余种。
构建全媒体理论学习宣传阵地。学校与中央级媒体共建电子阅报栏和“新华影廊”,充分利用山东大学报、山大视点网站、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电子屏等校内宣传阵地,建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网站、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网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网站,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山大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支撑,全方位、全时段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最权威的理论学习资讯。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累计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稿300余篇。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