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4日至6日,“北极圈论坛”在东京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作为本次论坛唯一来自中国高校的专题研讨会召集方,组织和主持了“北极治理及其超越:亚洲的作用和想象力”(Arctic Governance and Beyond: Asia’s Role and Imagination)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扩展了中心在北极治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学校极地治理研究的国内外领军水平。
本届论坛主题为“亚洲在北极的未来”(Asia in the Future of the Arctic)。论坛包括40余个研讨会和主题演讲,有近200位来自北极8国以及包括中日韩等国在内的北极利益攸关方政府代表和北极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北极圈论坛主席、冰岛前总统格里姆松,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大使,美国、日本、韩国等北极事务特使做主题发言。
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分别召集了中国专场研讨会,学校法学院陈奕彤副教授作为召集人主持了极地中心社科专题。同济大学潘敏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王泽林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邹磊磊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董利民老师分别就美国北极战略更新、北极航道争端、北极海洋微塑料治理、北极理事会的发展等北极治理前沿议题作在线报告。学校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显尧教授在战略所主办的科学专题就“北极快速变化机制”作在线报告。
学术研讨
“北极圈论坛”于2013年由冰岛时任总统格里姆松发起,是推动国际社会关心、认识、保护北极,共商北极治理的重要平台。2019年,中国主办了“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强化了中国在这一重要北极治理平台中的二轨外交角色。
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极地问题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研究。2020年12月,中心经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评估,被认定为高水平建设单位备案I类。中心致力于建设国家极地法律与战略核心智库和国家海洋与极地管理事业的人才培养高地,以极地社会科学研究为重心建设国际知名、中国特色的跨学科研究中心,近年来就我国极地立法与政策制定、极地国际治理等领域做出重要成绩和贡献。
通讯员:陈奕彤
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大使(中)与中国代表团及相关与会者合影
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教学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学校师资
学校有4个校区,其中,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共占地2400余亩;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约2800亩,2022年9月一期建成启用。设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9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4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