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学校党委在前期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基础上,近日就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作出部署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印发《山东师范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刻认识党章修正案对推进新时代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具有根本规范和指导作用;深刻认识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心愿;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把握九个“深刻领会”。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更加旗帜鲜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更加聚精会神、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坚持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各方面,落实到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各环节,融入到学生求知求学、成长成才各领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校园稳定、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与全环境立德树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抢抓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契机,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要求,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利用好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加强组织化学习。利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和“学习强国”等信息化学习平台,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切实形成领导干部带头领学宣讲、专家学者深入导学宣讲、青年学生踊跃自学宣讲的良好局面。成立由学校领导带头、院级单位党委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校宣讲团,面向校内各单位各群体开展宣讲。组建大学生博士宣讲团,以更具“青年感”、更有“青年味”的方式,面向青年学生进行集中巡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要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发挥好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平台优势,推出一批高水平讲义、示范慕课等多样化教学资料,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塑造”。要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平台优势,聚焦“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确定一批重大研究选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阐释工作,在“三报一刊”刊发高水平研究成果。组织召开系列专题理论研讨会、学术论坛,交流研究成果,深化思想认识。在学校官网、山东师大报、新媒体平台等开辟专栏,刊发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文章。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13个方面的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入心。
《工作方案》强调,各院级单位党委(直属党支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工作方案,着力抓好落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精神全面准确开展宣传,把准方向、把牢导向,唱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大合唱”。切实加强对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管理,进一步完善“三审三校”制度。要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宣传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单位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积极做好网络宣传,强化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努力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山东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学校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荣誉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