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黄河文化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通过线上形式举办,旨在探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山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陈成标、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茂聪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邀请了山东大学范玉刚教授、河南大学侯卫东教授等6位专家作报告。论坛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和李辉教授主持。
张茂聪代表学校向本次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文脉、办学成就、办学特色,并强调了山东师范大学在构筑黄河文化交流传播阵地、促进黄河文化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鲜明优势与时代重任。
陈成标在致辞中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合作与发展的责任。他表示,山东省教育厅未来将继续紧盯黄河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合作,在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努力为人才、科技、智力支持提供坚实后盾。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范玉刚作题为《试论黄河文化对当前人类文明跃升的价值贡献》的主题报告,着重阐发了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代表性形态的当代价值,强调了黄河文化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观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着力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
河南大学侯卫东教授作题为《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主根主脉的形成》的报告。他提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根主脉。夏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强韧基因,中国古代都城营造的规划理念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根脉文化并泽及久远。
山东财经大学孙丽君教授作题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水平,推进黄河流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强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注重兴趣性、需求性和方向性分流,着力培养应用能力,积极培育复合型人才。
东营行政学院杜金华院长、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孙洁副主任共同作题为《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建设助力教育育人》的报告,指出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要成为文旅和研学融合发展、黄河文化创新传播育人的良好平台。
孙书文作《黄河文化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研究》的报告。他提出黄河文化中蕴含着以史为鉴、科学创新、民族精神熏陶、法制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人地协调生态文明等思政要素,黄河文化精神需要深植教师心中、融入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
本次论坛由山东师范大学、黄河流域“两省一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东营黄河文化馆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中国文学经典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吸引4000余人次师生参与。
山东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学校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荣誉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