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龙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上作的题为《同心同德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学校(科学院)“十四五”时期乃至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了科学擘画和美好蓝图。其中“一三五七”中长期发展思路,更是在科教融合全面进入2.0阶段、大学建设进入“冲一流”阶段的关键时期,校(院)党委审时度势、总览全局基础上提出的,为校(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对校(院)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是指“一个总体目标定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这既是对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科教融合发展建设目标的一以贯之,也是对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定位”的一贯到底。一以贯之出成就、一贯到底谋新篇,坚持持之以恒,终将久久为功。
“三”是指“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校(院)进入省属高校第一梯队前列;第二步,从2025年到2030年,整体办学实力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第三步,从2030年到2035年,全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从三步走战略的形成过程看,它既是对科教融合之初2018年制定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实施意见》中两步走战略的传承和创新,又是对“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双高”建设的谋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定位和设计。通过聚焦愿景发展目标,擘画发展蓝图,按照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原则,沿着“奠定基础—指标达成—全面建成”的路径,每五年为一个台阶,利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五”是指“五项遵循原则”:即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为引领,坚持以人才为核心,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五项原则”也即“五个坚持”,既是对成功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五项原则”是校(院)发展战略的重要遵循,关系发展方向和发展全局,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原则。其中: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是方向引领;坚持以学科为引领是战略重点;坚持以人才为核心是关键支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是基本方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是实现路径。
“七”是指“全面实施七大工程”:在圆满完成“八大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更高质量的推进实施改革创新引领工程、一流人才培养工程、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齐鲁科教英才工程、一流科技创新工程、一流国际化办学工程、一流资源保障提升工程。七大工程既是对八大行动计划的延续、深化和发展,也是新时期为实现“十四五”乃至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和实施方案。七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之中。其中:改革创新引领工程是破解一流大学建设发展难题的总钥匙;一流人才培养工程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归宿;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标准;齐鲁科教英才工程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一流科技创新工程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一流国际化办学工程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撑;一流资源保障提升工程是一流大学建设的保障。
从总体上看,党代会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三五七”发展战略,主题突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为校(院)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画卷。蓝图已汇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沿着宏伟蓝图奋勇前进,学校(科学院)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