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一流科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提出了“一流科技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这是校(院)在新的历史阶段强化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流科技创新工程”的提出,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两个更加”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完善校(院)的科研创新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更高层次地支撑与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山东“八大战略”“十强产业”,加大力度做好“超级计算”大科学工程、“智慧海洋”重大工程等重点工作,引导校(院)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一流科技创新工程”深入思考校(院)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很多符合新阶段特色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比如,更加注重科教融合一体化发展,首次提出构建与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相匹配、特色鲜明的科研创新体系,支撑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首次提出科研评价改革的新思路,突出质量、贡献和影响的学术评价导向,推进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评价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校(院)科研创新工作也必须注重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优先,加快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一流科技创新工程”提出进一步加强重点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力争在源头创新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围绕山东“十强”产业持续发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不断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处前进;突出科研平台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完成校(院)科研平台体系的整合和提升,重点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创新平台。
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校(院)将继续加强与知名高校、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提升“政产学研金服用”合作的实质,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广泛开展军民双向技术合作交流,在重点领域研发出一批军民两用的先进技术与装备,支撑山东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