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龙同志在党代会上的报告精准总结了科教融合以来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分析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流国际化办学工程”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校(院)坚持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校(院)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一流国际化办学工程”的提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其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高校应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次,国际化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
根据校(院)当前发展现状,“一流国际化办学工程”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发展阶段的新思想、新举措。比如,提出加强建立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机制,加快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建立科学的国际博士生培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国际学生管理队伍;充分发挥驻大洋洲办事处、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功能,打造山东省与大洋洲、乌克兰国际合作典范;打造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国际化示范学院;继续推进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建设,通过实质而深入的国际合作助推学科水平提升等。从更深层次上关注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从更宽领域上建设国际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从更高目标上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流国际化办学工程”的实施,首先要科学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国际化战略布局。核心是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抓质量,聚焦国际声誉一流学科抓建设,提高国际化师资水平抓引育。其次要聚焦国际化重点工作,真抓实干重落实。坚持国际合作助力科研创新,拓展国际合作形式,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办学模式。要主动对标一流,提高国际化对接能力,深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再次要建立起国际化战略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交流合作、省市战略发展和支撑保障体系融会贯通的“大外事”格局。树立校院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意识,共享资源,提高效益。
开放是大学的特质之一,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践行者。放眼未来,校(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不断探索开放合作、包容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合作新路径,在争创一流大学、提升校(院)国际影响力的道路上迈步奋进,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事业做出工大(科学院)贡献!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