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和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体制机制的改革,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焕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和贫穷问题。十四大提出的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科教融合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深化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融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两种不同体制机制单位逐步进行全面整合的过程。科教融合以来,从校(院)层面来看,这个整合过程已经圆满完成,形成了合力,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动力。从学院(研究所)层面来看,组建了科教融合学院,开展了院所一体化改革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践证明,科教融合的任务艰巨繁重,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但只要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就可以事半功倍。
科教融合推进到今天,加和效应已经充分显现,校(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下一步,要更好发挥化学效应,加快推进以体制机制创新、院所一体化为特征的全面改革和深度融合。今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为我们擘画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院所一体化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改革、高水平学科群建设、专业优化调整,每一项都是硬任务,其中,院所一体化改革是重中之重、是根本保证、更是关键环节。
在院所一体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和路径。改革方向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运行机制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种职能,管理模式是人才共享、资源共用、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建设目标是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共同体”。校(院)各部门单位要在整体思路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既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感,切实把党委各项改革部署抓好落实、抓出成效,更要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员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产出效益。要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用制度来激发活力、提高效能。要在强化激励机制上出实招,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确保把科教融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