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校(院)文化建设,打造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文化体系,近日,校(院)党委印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
《方案》指出,校(院)文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以强化办学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关键,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体现科教融合特色、符合时代特点、满足师生员工发展需求的大学文化,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方案》强调,校(院)文化建设要坚持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相协调,紧紧围绕校(院)发展目标与定位,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境界高雅、底蕴深厚、开放包容、和谐向上、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彰显文化育人功能。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办学理念引领作用明显、大学精神凝聚作用突出、文化设施保障作用有力、文化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师生文化素养明显提升”的建设目标,打造科教融合大学文化的“山东样板”。
《方案》指出,要按照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凝练办学理念,传承校(院)史文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注重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各单位特色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典仪制度,构建荣誉体系,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大力表彰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环境文化建设方面,要完善形象标识系统,建设特色文化景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校园公共服务质量。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全面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方案》要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院)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监督检查工作。要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将文化建设与常规工作有机结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形成全校(院)上下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健全保障机制,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校(院)发展总体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校(院)文化建设的成效和水平。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