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日昇迎新年,四海潮起报春来。12月30日晚,由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体育与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工大(科院)之春”文艺晚会在长清校区艺体中心礼堂举行。学校(科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王英龙、刘永波、吴衍涛、马文才、任民、房克乐、曹茂永、乔丙武、刘玉、张以刚出席晚会,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书记王英龙致新年贺词,他代表校(院)党委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新年祝愿。王英龙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校(院)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得到中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校(院)隆重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一三五七”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面向2035的宏伟发展蓝图,全面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这一年,王军成研究员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们自主培养的第一位院士;校(院)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计算机科学成功入围我省首批10个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吕晓磊老师带领队员参加东京残奥会,勇夺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王英龙强调,2022年是新一届任期的开局之年,对于校(院)事业发展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瑞狮欢舞歌盛世,龙腾狮舞送吉祥,菏泽校区师生表演的舞狮节目《金狮迎春》拉开了晚会的精彩序章。歌伴舞《节日欢歌》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欢乐,唱出我们对明天的憧憬。离退休老教师合唱团带来的歌曲《伟大的中国伟大的党》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钢琴与大提琴合奏《黄河颂》,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你是花中最美的一朵》唱出了工大(科院)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每一个人都是工大(科院)花园中最美的一朵花。由学生表演的现代舞《舞动青春》、歌曲串烧《星辰大海》《光年之外》《太阳》《生来倔强》展现了校(院)青年学子积极向上、青春激扬的风采。
原创诗朗诵《我们这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回顾了2021年校(院)发展取得的成绩,歌颂了校(院)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美好的发展愿景。双人舞《黄河情》体现了校(院)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决心。歌曲《追寻》充分展现了革命前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捍卫,展示了新时代奋斗者不懈追寻的思想情操。
晚会现场,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教练吕晓磊老师与队员们一起表达了对校(院)和全体师生的美好祝愿。随后,在山东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勇夺12金的冠军们带来了武术表演《武魂》,以刚劲有力的武术动作,带领师生领略中华武术的无穷魅力。
王军成院士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为大家送来了新春祝福。男声小合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体现了校(院)支撑服务山东省海洋强省战略的坚定决心。
舞蹈《两个人的回忆》表现了上大学的孙女与留守在家的奶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了奶奶与孙女之间的祖孙深情。歌伴舞《我们的新时代》唱出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校(院)坚定不移促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宏伟目标奋勇前行!锣鼓喧天辞旧岁,打击乐《奋进》奏出了工大(科院)人的斗志,新的一年,全体工大(科院)人将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大合唱《灯火里的中国》唱出了灯火里的美好生活,展现了师生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欣然向往。
晚会在音乐表演专业全体学生合唱的《追梦路上——齐鲁工大之歌》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追梦路上,让我们乘着建党百年的无上荣光和科教融合的浩荡东风奋勇前进、扬帆远航;新的一年,让我们勠力同心,共同书写工大(科院)最美丽的华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