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部陈建宾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29.368)发表题为“Interfacial Engineering to Construct Antioxidative Pd4S/Pd3P0.95 Heterostructure for Robust Hydrogen Production at High Current Density)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是张国锋博士和牛立伟博士在陈建宾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张国锋、牛立伟和陈建宾为通讯作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对大电流密度析氢反应(HER)是工业电解槽的迫切需求。针对于此,该工作通过精准的界面工程调控成功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抗氧化Pd4S/Pd3P0.95异质结构电催化剂,极大限度地暴露了表面活性位点并继承了各富金属组分的导电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异质结构不仅具有大导电性和吸附能,而且能显著降低水分子解离的动能势垒,加快了析氢反应动力学。电催化产氢时,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表现出非常优异的HER性能,产氢电流密度到达1 A/cm-2时仅需过电位538和486 mV,远远超过了商业化Pt/C催化剂。此外,该异质结构催化剂还表现出强电化学稳定性,电解20 h后电流密度几乎无衰减。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103511
陈建宾教授团队简介:
陈建宾:2015年12月以“优等生”提前博士毕业于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驻罗斯托克大学LIKAT,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工作,2017年以“特聘教授”身份加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并成立光/电催化研究创新团队。2020年12月提前完成考核任务,2021年1月被聘为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1项,济南市“新高校20条”工作室等。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CL, IF 6.779)青年编委,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Austrian Science Fund (FWF)评审专家,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智库专家等。目前团队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7人,主要从事光/电催化、电有机、表面修饰、纳米催化剂和能源分子转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Nat. Catal.,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 Chem. Commun., Chem. Eur. J., Adv. Synth. Catal.等主流期刊发表SCI文章67篇。
张国锋:2018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随后加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光/电催化研究创新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电催化及电有机合成相关的研究。已经在Adv. Energy Mater. J. Mater. Chem. A,Chem. Commun.,Electrochim. Acta,ACS Appl. Nano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牛立伟:201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煤化所,随后加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光/电催化研究创新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电催化及电有机合成相关的研究。已经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J. Cata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