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指导、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主办。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领导,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及项目组成员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王军成院士主持。统筹考虑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
中国工程院一局王小文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科技思想库建设是工程院的重要核心工作之一,通过设立相关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次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对探讨我国海洋立体观测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和创新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支撑。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在致辞中指出,由海仪所承担的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系列论述的重要体现,对国家海洋仪器装备产业发展、重大海洋监测工程项目论证和设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在致辞中指出,海洋监测工作是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技术水平与业务化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设了海洋浮标监测网、自动台站监测网、志愿船测报网、海洋雷达监测网、海洋卫星监测网等,初步具备全球海洋立体观测能力。项目直面国家需求,对于加快我国海洋仪器装备自立自强、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会上,孙继昌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做实施方案汇报,重点从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的战略需求、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的发展现状、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的战略发展方向、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的重大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会上,潘德炉院士、侯保荣院士、刘文清院士、张偲院士、李华军院士及刘保华研究员、田纪伟教授、俞志明研究员、罗续业研究员、李涛副教授、李彦副研究员等专家对项目组的汇报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咨询和具体指导,一致认为本项目对推进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建议从聚焦自主可控的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关键部件、卡脖子核心技术等进一步细化方案,提出发展战略建议。
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在讲话中表示,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是建设海洋强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建议充分利用项目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