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采取线上视频方式组织专家对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
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由8位技术专家和3位财务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李俊研究员担任。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现代服务业处处长张金国、山东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张志丹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财务管理人员和校(院)科研管理部负责同志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王英龙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的汇报,观看了系统功能和应用成效演示,对“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根据中原城市群产业需求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原城市群科技服务的智慧生态服务模式,建立了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体系;针对区域科技服务分散、区域科技服务系统多源异构的特点,提出了“多云+融合”开发平台的区域科技服务平台架构,汇聚了一批技术异构的第三方科技服务应用,实现了企业科技服务和成果的快速定位、精准推荐和高效利用;基于本项目服务资源共享与集成等相关关键技术研发跨领域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实现了系统间的无缝跳转及服务协同,开展企业创新服务、民参军智能评估、产业创新发展等特色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于2019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立项,中央财政拨款经费1212万元。该项目由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牵头实施,项目团队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浪潮通软、太原理工大学及中原各地科技服务机构共19家单位,汇聚了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300余人。
项目执行期内,项目组坚持“四个面向”,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在中原城市群及沿黄省区组织科技咨询、融资路演、品牌包装、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培训等相关活动百余场,参会人员5000人次,受益企业3000多家,实现了科技服务的落地见效。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为中原城市群等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和培育,对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