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连日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师生通过收听收看实况、参与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密切关注两会动态,掀起学习交流研讨热潮。
校(院)党委书记王英龙:2023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内涵丰富、催人奋进,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要“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更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科教融合单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精准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校(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势,全面对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模式,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团委书记万金存:2023年全国两会是立足新的历史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做到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牢牢扭住“三个根本性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教报国为己任”,聚焦党政所需和青年所盼,明晰工作思路、打造品牌项目,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更好把团员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大局贡献度,为校(院)内涵式发展,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教务处处长李金红: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高等院校在服务产业提质增效中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开放式办学,探索“产学研用创”一体化育人模式,精心打造并精细实施人才培养“六金”体系。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布局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急需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格局。加强“四新”专业建设,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专业,优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创新校企地三方协同育人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建设一批示范性特色学院。
科研管理部部长舒明雷:两会工作报告简洁有力、务实奋进,全篇贯穿着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其中“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表述,更加提振了校(院)下大力气围绕国家、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的决心和信心。科研管理部将严格按照校(院)党委部署要求,提前谋划布局,通过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关,持续深化“揭榜制”试点,开展“一部一链主”服务龙头企业创新等重要举措,布局重大创新专项,突破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实现校(院)高质量发展,为山东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海洋技术科学学部主任郑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五年工作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令人倍感骄傲。过去五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科技创新是实现大国复兴的驱动力,过去五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报告指出,要“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切实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与期待,这让我们在科研道路上脚步更坚定,内心有劲头,更有盼头。下一步将围绕海洋信息产业链,“有组织、建制化”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封锁,让更多的国产海洋仪器装备实现自主研制和进口替代,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晔:在今年的两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科技创新要对产业升级发挥引领作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以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评判标准作为指挥棒,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作用,各项指标均有了较大提高,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我们应基于国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尽快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
山东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校(院)团委兼职副书记(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20级班长张晨航: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倍受振奋、深感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干部,我们将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积极带动青年学子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将两会精神融入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付出满腔热血和青春年华,自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求真学问、练真技能,以实际行动、靠过硬本领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
齐鲁工业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