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本次大赛中,学校共有5个项目入围全国决赛,3个项目进入现场终审答辩,其中《万橡更新因材施胶——氢化丁腈橡胶绿色催化的先行者》(团队负责人:洪子通,第一指导教师:王曼)荣获全国金奖。学校参赛总积分跻身全国前60,成为山东省唯一捧获“优胜杯”的本科高校,实现了赛事重大突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本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吸引了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3011所学校的33万余个项目参加,参赛学生142.4万。经过评审,271所高校的463个参赛团队入围全国决赛终审答辩,最终评选出金奖项目154个。我校最终斩获1金2银2铜。
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国赛的组织工作,党委书记李兴伟、校长陈克正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挑战杯’竞赛是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A类学科竞赛赛事”,要“坚定信心、思想重视、准备充分、保障有力、氛围浓厚”,勉励全体备赛团队再接再厉,全力冲刺,在决赛中展现青科大青年学子的风采。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林靠前指挥,多次参加学生集训和模拟答辩,并亲自带队参加比赛。颁奖典礼现场,丁林代表学校领奖,并对参赛团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他们为校争得荣誉的实际行动表示感谢。
本届“挑战杯”竞赛于2021年11月启动,在2022年6月的山东省终审决赛中,学校有5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在2022年7月举行的全国决赛中,3件作品挺进全国终审决赛,因疫情原因原定于2022年7月举行的全国终审决赛于日前举行,一举拿下学校多年参赛以来的首个“挑战杯”金奖,并首次捧得“优胜杯”,均实现了学校这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整个过程中,全校共推报1015件作品,累计14306名青年学生、指导教师参与比赛,项目数量和参赛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学校共青团通过“院-校-省-国”四级进阶体系开展材料审核、网络评审、现场答辩、专家论证等累计12轮,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克服疫情影响,邀请各级各类专家60余人次开展深度研讨辅导1200余小时,召开项目组研讨会130余次,修改完善答辩展示材料200余次,组织论证、实战路演70余场,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全过程服务,为本届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赛事,各相关部门、学院协同发力,倾力打造课程、项目、实践三位一体全矩阵科创育人体系,共同实现了学校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的突破,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和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三年取得突破”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用“历史首金”吹响了“争先创优、摘星夺旗”的集结号,用行动激起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青岛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10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4人。
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特色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