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春伊始,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精神进行学习讨论。这次集体学习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讲政治、抓重点、转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发展信心,体现了学校党委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吹响了学校“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质量发展的新春动员令。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事关“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实现。学校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必须走在前列、高效落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学校纵深推进“人才强校、学科筑峰、质量管理”三大战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四个面向”,深化实施五大行动,不断谱写“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咬定青山不放松,心无旁骛抓发展,努力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迎接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春天。
系统谋划讲政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发展成绩是拼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跳出教育看教育,勇担“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使命。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快建设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青科大”力量。
强力推进抓重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学校积极实施学科筑峰战略、构筑学科高峰,厚植学科竞争优势,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造引领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在协同创新中实现高原有高峰。学科布局调整,专业优化,院士引育,“大师、大奖、大项目、大平台、大资金”的突破,每一项都取得了突出性成就。实施“校地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五大行动,为地方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智、聚势、赋能,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真抓实干转作风,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充满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以“攻城不怕坚,攻坚莫畏难”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整合资源、主动出击,不断创新完善路数打法,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扫清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难题。树牢“严真细实快”作风,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完善和优化“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贡献度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保障、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管理体系,全校全员质量管理意识与水平不断提高。唯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才能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只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志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豪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让我们汇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10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4人。
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特色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