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青年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当代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可谓“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高校持续承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思想遵循。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学生思想引领“大思政”。聚焦立德树人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着力推进新时代青岛科技大学“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探索与实践。要聚焦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四支队伍,号召广泛参与,形成育人合力,建立纵横责任体系,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全校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要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积极由“管理”向“治理”“服务”转变,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提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全力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画大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圆”。
优化以生为本育人生态,写实学生教育管理“大文章”。要坚持民主管理,加强信息公开,畅通师生员工参与管理、监督的渠道。要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机制,将校院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压到学生中间,巩固“三全育人”成效,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完善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视域下的学团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深化团学组织改革,聚焦当前团学组织改革面临的深层机制问题,明晰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主要目标,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推动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把对党的青年事业的忠诚体现在深化共青团改革的成效上。要明确改革的正确方向、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明确改革的着力重点、明确改革的鲜明立场、明确改革的基层导向、明确改革的精神状态、明确改革的路径方法、明确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切实提高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聚焦实践服务育人功能,深耕高校三全育人“大格局”。要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完善美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把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卫生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融入育人各环节。做实“十大工程”即党建领航工程、思政工作提升工程、网络思政育人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国防教育特色工程、创新创业促进工程、高质量就业工程、资助育人工程、心理育人工程、安全稳定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到祖国大地践行知识、奉献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我们要更加重视青年、关爱青年,学团工作系统要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学生工作的要求与任务,全力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团结引领全校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岛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10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4人。
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特色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