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每年制定党政工作要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制定《党委全委会议事规则》《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定《关于创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推进“六个到位”抓党建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六个融合”促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六个素养”强队伍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三个六”特色党建工作体系。
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方案》《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工作方案》《德育综合改革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党建“双创”“双带头人”培育创建项目管理考核办法》《院级党组织工作实施办法》《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关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等,形成了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出台《加强法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总法律顾问制度实施细则》,把依法治理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强化事业发展顶层设计。作为首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试点高校,学校于2017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青岛科技大学章程》,并于2020年重新修订,促进依法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把章程研究、起草和审议作为凝聚学校改革共识、明确发展方向、规范办学行为的过程。章程共包含总则、学校职能、内部治理结构、教职工、学生、办学保障体系、外部关系等九个篇章。
立足“十四五”开新局,学校制定了《“十四 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并从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与思路举措,组织实施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明确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构筑学科特色优势、提升学科建设引领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区域发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增强保障支撑能力,塑造良好文化生态、推进美丽青科大建设,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全面激发办学活力等十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为学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规划、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供基本遵循,进行顶层设计,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引领。
此外,学校还出台了《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关于全面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校院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崂山学者系列人才工程实施办法》《薪酬分配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青岛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10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4人。
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特色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