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此次疫情遭遇战阻击战,学校共青团坚决落实校党委决策部署,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具体安排,周到、细致、人文、精准动员组织青年志愿者,以奋斗者姿态投身学校疫情防控大局,连续奋战多日,截至目前42批累计3000余名志愿者、服务时长6000余小时,迎风抗雨、不畏严寒,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厚植了“弘扬科大家风”爱校荣校情怀,唱响了“永远跟党走”时代主旋律,让团旗高高飘扬在学校疫情防控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了助手和后备军、青年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在学校抗击疫情中唱响了青春之歌。
党委书记马连湘、校长陈克正,多次赴抗疫一线看望、慰问志愿者,充分肯定他们弘扬科大家风、投身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并就自身防护和开展好志愿服务工作提出要求。
坚决做到听从指挥闻令而动。连日来,校团委从为党委做好青年工作、落实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上,始终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学校既定方针策略,将疫情防控战场作为“实践思政课”大课堂和“青春练兵场”主阵地,统筹协调组织实施青年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全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校院两级团干部、学生会和研究会骨干、社团负责人、团支部书记以及团员青年,以“志愿者”的名义,闻令而动、起而行之,在助力学校织密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上出实招干实事见实效。
学校刚刚完成志愿服务的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2人、即将奔赴西部开展志愿服务的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2人提交了“疫情防控请战书”。目前,他们已经投入到学校最需要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去。去年9月结束支教返回学校的研支团志愿者郝家玮积极报名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但考虑到她手腕受伤恢复不久,此次并没有给她安排具体志愿服务任务,于是郝家玮便和一起支教的志愿者们组织了一支15人的小分队,在教学楼开始防护宣传志愿服务。“我们不定时在教室巡查,提示同学们间隔就坐,不要聚集。上岗第一天,我就创下一天行走了13000步的记录,保障同学健康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郝家玮说,“从清晨到夜晚,我们见证了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坚守与奉献,这几天我们还商量,去做志愿者的志愿者,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志愿者的热情。”
构筑有效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高强度持续性开展志愿服务,检验的不仅是志愿者的个人素质,更是志愿服务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为高效完成检测任务,校团委打造“学校要求、团委统筹、校院互动、网格管理、属地有责”工作机制,全力保障总体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在疫情防控常识普及、核酸检测引导服务、师生数据筛查比对等模块上主动担当作为。
重点实施志愿者网格化管理,志愿者被分为秩序维护组、检测引导组、信息录入组,两校区每天300人不间断参与服务。志愿者高分子学院学生李春雨说:“前一天晚上我们做好分组和培训,在熄灯前才回到宿舍,大家简单洗漱后就抓紧休息了,为的是全力保障第二天的检测。睡觉前,我编好信息存在手机里,想着第二天一早在群里叫大家起床,顺便叮嘱防护事项。没想到,我还没叫大家,5:30大家已经提前到位了,平日热闹的操场成了我们的战场,大家有序协助后勤处做好检测准备。作为团员,参与战疫,我觉得很光荣也很自豪。”
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彰显担当。在与疫情赛跑的“接力赛”中,高效、安全、有序的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核酸检测是工作的重点难点。校团委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各校区实际情况,周密制定志愿服务方案,做到“精准选拔、高效培训、迅速行动、及时储备、精准到位”,彰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机电学院学生王德鹤,从早晨5点起床,主动顺延三个轮班期,连续工作6小时,脱下密闭的防护服,看着发白的手,他说:“防护服里除了被汗水湿透的衣服,还有作为青年志愿者火热的心,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已经成长为党和人民可以放心的青年一代”。四方校区志愿者管理负责人邵一鸣说:“为了顺利组织检测,我们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论证,制定了岗位分工和组织流程,把我们前期储备的志愿者,按照课表精确安排每一个服务岗位,确保核酸检测高效顺畅。”
防护宣传志愿服务传递真情。此次疫情防控中,除了完成好核酸检验志愿服务,志愿者还默默的坚守在教学楼、运动场等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发出《关于全校青年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倡议书》后,为引导同学们积极稳妥开展体育运动,志愿者们在操场设置了运动健康监测点。志愿者姜永康说:“为了避免同学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产生聚集,我们专门安排志愿者在操场提示大家不要聚集。虽然校外疫情紧张,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振了同学们的精气神,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越来越多。”校学生会专门发布了《疫情防控温馨提醒》小视频,在校园20个体育综合改革红色打卡点循环播放,提醒大家保持“一米线”间隔、戴口罩、讲卫生等防控要求。
在此次志愿服务始终,校院两级团组织时刻做好对志愿者同学的关心关爱,要求他们坚决在保证身体健康、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校团委专门给各院级团组织下拨了“特殊团费”,用于志愿服务工作和共青团疫情防控,把团组织温暖的关怀送到第一线、送到志愿者心坎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此次疫情防控中,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将志愿服务作为思想引领、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引导团员青年将志愿精神与科大家风在苦干实干中交相辉映,把科大家风镌刻进脑海中、沉浸在血脉里,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唱响了“永远跟党走”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青岛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10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4人。
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特色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