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入选。
一、转变理念,协同发展,共建产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能力提升、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打造“高素质、重应用、善创新、强能力”人才培养共同体。
学院高度重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青岛市“956”产业体系,坚持校政行企多元化主体合作办学,联合雷沃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行业、企业组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涵盖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2个新兴专业,拥有山东省青年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二、拓宽渠道,交叉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矩阵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施校企“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合作战略,以促进产教、专创、德技三个融合为推进路径,创建“企业技师进课堂、工程项目进课程、实践锻炼进车间、毕业设计进企业”的“四进制”产教融合机制和“产学研赛”四位一体专创融通体系。
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省级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青岛市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打造通识、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综合四个能力培养平台,实施订单入学院,产品入实训、技师入课堂、教师入车间、学生入工段的的实践育人举措,注重理论与实践、产业与教育、教学与生产、科研与育人、教师与技师、创新与创业结合,形成了强化立德树人、深化协同育人、优化机制育人、催化创新育人的“四化联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全程参与,优势互补,实施双向培养
产业学院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将产业需求融入教育体系,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建教学团队、课程资源、企业课堂,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技术联合体,实现校企“多元化、全方位”合作育人;将知识、能力、素质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路径,形成矩阵式校企育人模式,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产教全方位融合。
目前产业学院共建“机器人”特色班和“福田”“智动精工”订单班5个,与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青岛市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山东省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搭建高端平台。近年来,15人次获得“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首席技师”、“青岛市教学名师”、“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首席技师”等市级及以上人才称号。教师承担各类教科研项目212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9项,获省级教科研成果奖8项、编写17部特色教材、教科经费200余万元,授权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将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教高厅函〔2020〕16号)和《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鲁教高字〔2020〕4号)有关要求,加强规划引领,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助推应用型高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