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我校召开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学校执行校长梁玉国,副校长夏传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挺进,副校长杨义,校长助理魏东坡、侯建昌出席会议。副校长夏传波主持会议。
高挺进致开幕词。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团结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与改革大计,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2022年,是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开启之年,也是以评促建成果的验收之年,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学校2021年的工作成绩,找出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精心谋划2022—2024年学校发展主要目标和2022年主要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扎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希望全体代表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把这次大会开成一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大会。
梁玉国作了题为《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笃行谱华章》的工作报告。他指出,2021年,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学校在校生规模再创新高,在校生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校生总数突破17000人,本科生占比达到61.6%。这一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进入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新阶段。这一年,学校以评促建工作取得重要成效,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报告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等八个方面回顾了学校2021年工作。梁玉国进一步分析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夯实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报告提出了2022—2024年学校发展主要目标。未来三年学校将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产教融合更加深化;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成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报告指出,2022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要求,根据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与改革,继续在深实细久上下功夫,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各代表团分组讨论和审议了《学校工作报告》和《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代表团代表在分组讨论中,着眼于学校未来建设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闭幕式上,经过大会审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学校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决议》,听取了学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会议提案征集审查报告。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本次大会是一场务实、高效的大会,是一次明确目标、凝聚人心的大会。我们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秉持学生中心、教师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不断改革创新的核心理念,发扬深实细久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与改革,为山东实现“三个走在前”贡献华宇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更加突出的贡献,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副校长夏传波主持会议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挺进致开幕词
执行校长梁玉国作工作报告
各代表团分组讨论、审议
山东华宇工学院学校办学
聚焦现代产业,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按照“固优、强特、扶需”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对接山东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和德州市“541”现代产业,开设3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工管艺文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山东华宇工学院学校建设
聚焦协同育人,推进开放办学。实施了“三接九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校所有学院和有毕业生的专业在此基础上都形成了各自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0个本科专业全部与企业共建,校企在教学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共同培养人才。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了产教融合园区,与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了中央空调产业学院、现代物流产业学院、现代传媒与设计艺术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覆盖了所有二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