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峪村,我的第二故乡!”
这是宋阳对茅峪村的深情告白,更是他二年半驻村工作的凝练概括。2019年4月,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包村工作队入驻青州市王府街道茅峪村,宋阳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正式与小山村茅峪结缘。700多个日夜里,茅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驻村工作队是见证人更是耕耘者,宋阳把变化概括为“三个最”:最直观的是全村“下山上楼”,群众喜迎美好的新生活;最深刻的是村“两委”班子从弱到强,茅峪村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工作队留下了“不走的领路人”;最深远的是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跳出“靠山吃山”老思维的一亩三分地,开辟出振兴发展的千里沃野。而宋阳正是茅峪村拓荒牛,带领全村辛勤耕耘,成为了外地来的娘家人。
校村协作抓党建,容貌焕发新局面
过去的茅峪村是典型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那年4月,工作队初到小山村茅峪,在与村干部的见面会上,宋阳和工作队就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茅峪村党支部在上一次换届选举时并没有真正地建起来,村“两委”班子中有两名委员长期出缺。随着进一步观察,宋阳发现,当时茅峪在职的村干部,有工作热情,但是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为群众解决难题的能力和后劲不足,与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距离。
宋阳印象最深的是,村干部们还不会熟练运用村级事务决策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没有充分尊重乡亲们的知情权,导致乡亲们对村“两委”信任感不足。在一些重大的村级事务中,村干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村“两委”特别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无从发挥,难以凝聚民心,必然导致痛失发展机遇——2017年时,茅峪村被列入国家棚改计划,这本是全村搬出“山区穷窝窝”、奔向美好新生活的大好机遇,但是因为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不突出,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盲点,导致全村的棚改大计一直没有启动,189户乡亲还是被困在两条山溪之间的狭窄山地上动弹不得。
抓党建是村干部的责任田,茅峪村过去的经历表明,党建责任田一旦撂荒,村里就不会稳定、发展就没有基础。找准了根源,宋阳和上级党委新任命的支部书记孙广繁决定先从加强党建、打造规范党支部开始下手,而宋阳最先想到要请“娘家人”帮忙——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党支部是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宋阳的积极争取下,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党支部与茅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马研部党支部把茅峪村设为本支部党员的活动基地,先后开展了支部间互相观摩党课、邀请帮扶村党员到学院参加系列党建共建活动等多种方式,走出了一条校村协作的好路子,有效提高了茅峪村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村“两委”的工作程序也逐步理顺和规范起来。
除去杂草、播下良种,经过驻村第一书记宋阳的精心打理,茅峪村的党建责任田重新焕发了生机。
经受考验聚民心,“下山上楼”终圆梦
还是2019年,在8月之前,宋阳和工作队主要还是以熟悉情况为主,那时村民光知道上面派了个新书记,但新书记能不能行,大家谁都没底。直到8月份台风“利奇马”带来的严峻考验——
茅峪村坐落于山腰的位置上,又被夹在两条山溪之间,本就容易遭受洪涝灾害侵袭。台风来之前,宋阳带领村干部抓紧抢修加固河堤,每日多次巡察河道。对居住在低洼处的村民,他与村书记孙广繁一起上门,挨家挨户做好劝离转移工作。台风来袭时,宋阳每天吃住在村,始终坚守在抗洪一线。最终全村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等重大险情。
但最大的挑战是在恢复重建阶段,由于降雨时间长,洪水较大,造成主要进村桥淹没,个别地方有塌陷,导致村民不能下地劳作。关键时刻,还是宋阳的“娘家人”帮了大忙——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决定为茅峪村捐款,两天内教职工捐款9万多元,有力地支持了茅峪村和驻村工作队。而宋阳他们也不负全院委托,继续帮助茅峪村开展生产自救,天晴好后,立即雇用大型机械对损毁的道路进行全面维修,对进村路桥进行全面疏浚,确保老百姓能够平安出行,能够下地劳动不误农时。
“宋书记是好样的!”宋阳和工作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用自己的担当与奉献,赢得了茅峪村乡亲们的信任。但是宋阳没有沉浸在“宋书记真行”的赞誉中,而是抓紧解决事关茅峪村悬而未决的大事——推进中断至今的棚改工程。
早在2017年即已立项的的棚改工程一直推进不前,根源在于党支部的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无从发挥;2018年茅峪村也遭遇了“温比亚”台风灾害,但是依然推不动棚改工程;而到了2019年第一书记驻村后,与新任支部书记孙广繁带领“两委”班子先是规范和加强支部的自身建设,又在台风“利奇马”袭来时切实维护好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群众工作无小事,干好群众工作更需要精准滴灌式的耐心细致。宋阳与棚改工作组的同志一道,深入村民中间,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制定了缜密的工作预案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在大家伙共同努力下,2017年时不愿签协议的少数村民,终于在2019年正式签字。2019年11月6日,茅峪村的乡亲们全部搬迁入住青州王府家园小区,终于实现了“下山上楼”,一揽子解决了饮水、交通、供暖等问题,更不必再担心大雨后山上发洪水,乡亲们迎来了美好的新生活。
精耕细作育产业,开辟发展新天地
茅峪村“下山上楼”后,终于跳出了山区村的藩篱,来到了新的起点上。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这是摆在茅峪村和工作队面前共同的问题。
宋阳带领工作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得出的结论是:走发展村集体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茅峪村以前也有过特色种植,但都是单打独斗、自负盈亏的小农户模式,对茅峪村来说,村集体产业还是一片处女地,而宋阳成了那头拓荒牛——
宋阳带领工作队积极对接有有关部门,参与研究适合茅峪片区发展的项目,而工作队的“娘家”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再次助攻,协调联合相关公司,在茅峪片区共同建设中医药种植研发基地。
2020年,土地流转和产业项目为茅峪村集体带来了盼望已久的收入,这是茅峪村前所未有的,而且集体产业的发展成果惠及了本村群众。在2020年重阳节,茅峪村委拿出10余万元“以奖代补”,鼓励村民交纳新农合保险,惠及全村700余口人,出资1万余元为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中秋、春节慰问品,惠及149人。“我在村里这么多年了,这还是头一次见到村委给我们发放福利来。”村民感慨道。
宋阳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心境:“村集体收入到账时还没什么感觉,毕竟就是一组数字,直到去年重阳节,换来乡亲们的笑逐颜开,我和工作队才确信,茅峪村的路走对了。”
2021年当新一个重阳节来临时,10月8日,重阳节福利已发到了翘首以盼的村民手上了。在场的宋阳书记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好了,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是应该的,去年和今年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要成为村里的一个传统。
为了让来之不易的产业茁壮成长,宋阳和工作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茅峪片区终究是山区,农户自己搞种植也好,建设中医药种植基地也好,都离不开水和交通。为此,先后投入90万元发展茅峪片区的水利设施项目,架设了2000米的九级高压变电线路,打了深水机井,修建800立方的蓄水池。此外,还积极协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建设了配套中医药种植基地的茅峪村环山环村路项目,总长度4500米,路宽7米,为未来发展打好了坚实基础。
校村携手前行,永结深情厚谊
2020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宋阳第一时间返回村民居住的小区,与父老乡亲展开疫情阻击战。他三次协调防疫物资,包括前期一度紧缺的口罩820个、消毒药水80公斤及其它急需物品,较好地维护了乡亲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样是在2020年,茅峪村的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0户相对贫困的家庭全部如期脱贫,而在过去两年中,宋阳和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帮扶干部每年至少到村10次,特别是在健康扶贫方面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阳和工作队不仅赢得了茅峪村乡亲们的认可与信任,更成为了联系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和茅峪村的桥梁。两年多来,学院师生先
后二十余次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等文化下乡活动,为茅峪村和周边村民带来文化大餐,还开展了与村民一起包粽子、中秋送月饼、春节送春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宋阳和工作队还积极协调学院师生党员,先后三次到社区小学捐赠图书和传播口腔保健知识。2020年11月,学院专门举办了庆祝茅峪村搬迁一周年大型文艺汇演,并郑重邀请村民们到护理学院参加观看。工作队与乡亲们的缘分,进一步升华为学院与茅峪村的深情厚谊。
后记
当时间来到了2021年,宋阳圆满完成了他在茅峪村的驻村帮扶任务。现在的茅峪村,在今年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支部和村委都是完全健全的,群众非常认可,今年村集体收入再创新高,集体产业茁壮成长,还建成了绿色生态公墓……茅峪村已摘掉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已经可以不再依靠工作队的帮扶——因为宋阳给茅峪留下了一支永远坚守的工作队。他耕耘土地、播下良种,终于迎来了收获。
“两年半的时间,700多个日夜,即使将来我离开了茅峪村,但我永远爱着茅峪这片土地!永远是茅峪的村民!永远是乡亲们的娘家人!”宋阳说。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学校历史
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益都校区的前身是英国浸礼会创建于1885年的青州医学堂。齐鲁大学医科在此基础上诞生,是山东近代医学教育的源头,山东护理教育的发端。潍坊校区的前身是1889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在潍县创办的乐道院医护学校。两所卫校都有130多年的办学历史,合并前都是国家级重点学校、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文明单位,已为社会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10万多名。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学校办学
学院人才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在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开设企业冠名班,实行校企双重评价体系。扎实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推进“双证”“多证”培养,搭建行业需求人才的桥梁,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书,还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取得育婴师、中医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成立后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实验实训基地,与校外70多家医院合作建成实习教学医院,开展实践教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